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简讯——聚焦《义务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》解读
日期:2025-10-24 13:08:19  浏览量:0

为深入领会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的核心理念,提升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与践行能力,黄家溪小学数学教研组于2025年10月24日开展了以“聚焦新课标,赋能新课堂”为主题的教研活动。本次活动由数学教研组组长范萍老师主持,全体数学教师参与,围绕新课标的学习与研讨展开深入交流。

      一、视频引领,理论学习

全体数学教师观看唐彩斌教授关于《新课标“学业质量”解读》进行权威解读。

①、学业质量标准:从“模糊目标”到“精准导航”这一转变的深层意义在于:它将教育目标从“知识点的机械重复”转向“素养的结构化生长”,为教师提供了“教到什么程度”“学到什么水平”的清晰标尺,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。

②、教学评一体化:从“割裂”到“闭环”,唐彩斌提出,学业质量标准的核心价值在于推动“教—学—评”有机统一。传统教学中,教师的教、学生的学、考试的评常处于割裂状态:课堂强调探究式学习,考试却回归题海战术。而新课标通过学业质量标准,将评价标准前置,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同步设计评价任务。

③、真实情境与跨学科融合:素养生长的“土壤”,这一理念呼应了新课标对“学科实践”和“跨学科主题学习”的要求。学业质量标准通过描述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的表现(如“能结合社区环保问题提出数据驱动的解决方案”),倒逼教学从“知识灌输”转向“素养建构”。

④、差异化教学:让每个学生“可见的进步”,唐彩斌指出,学业质量标准并非“一刀切”的统一要求,而是通过分层描述(如第一学段“能在教师指导下安全使用数字设备”,第三学段“能自主管理数字化工具”),为不同学段、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进阶路径

 

二、分组研讨,深化理解

全体教师围绕新课标中的关键变化分组展开研讨,聚焦“核心素养落地”“单元整体设计”“情境化教学”等议题。各年级组代表结合教学实例分享感悟:低年级组胡英教师探讨如何在启蒙阶段培养数感与符号意识,通过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;中年级组黄佳君教师关注运算能力与几何直观的发展,讨论如何借助数形结合思想突破教学重难点;高年级组金晓伟教师围绕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,交流项目式学习的设计经验。

3ddbac88e9990728f97e70932b9c256f.png

 三、实践反思,凝聚共识

活动中,教师们通过对比分析新旧课标差异,进一步明确教学改进方向。例如,针对“综合与实践”领域,大家一致认为需加强跨学科主题活动的设计,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真实问题。同时,就“如何评价核心素养达成”展开热烈讨论,提出结合过程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的多元评估方案。

 

四、总结与展望

教研组组长总结发言时强调,新课标的学习不是终点而是起点。未来,数学组将持续开展以下行动:要以新课标为导向,优化教学设计,推动单元整体教学;要加强课堂实践研究,探索情境化、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;继续定期组织新课标主题的课例观摩与反思活动,促进教师专业成长。